首页  >>  调查研究  >>  关于百色市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百色市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www.gxbsrd.gov.cn  2018-09-18 09:23  阅读:691071次  作者: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编辑:黄 艳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8年9月6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7月下旬开展了全市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先后深入田林县、西林县、右江区等县(区)和市广播电视台,对全市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投入和运行管理以及文化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等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随后,调研组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市人民政府及市文新广电局、市财政局、市编制办、市人社局、市体育局等市直单位关于全市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情况的汇报,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市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以强化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作为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的重要手段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广播电视设施网络,全市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与运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大投入,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方面。目前,全市共建有公共图书馆13个,即市级图书馆1个,12个县(市、区)各1个;文化(群艺)馆13个,即市本级1个,12个县(市、区)各1个;文博馆(所)15个,其中市本级、田东县、靖西市、那坡县各2个,田阳县、平果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各1个〔右江区、德保县暂时还没有文博馆(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2个,即12个县(市、区)各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5个(含2个街道文化站);农家书屋1856个,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2010年至2017年,共投入6亿多元完成了136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各县(市、区)均有分布,覆盖全市75%。

 

  二是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2家,百色市广播电视台1个,除右江区外,11个县(市)各1个;广西广电网络百色分公司1家,各县(市)设有分公司;市、县级高山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建成13个,其中百色市1个,除田阳县外,平果县2个,其他县(市)各1个;2013年至2017年,共投资9000多万元建成108个乡镇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2016年以来投入296万元为边境地区8869户贫困群众发放了电视机和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接收设备。2015年到2017年除右江区、平果县外,其他10县(市)共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实施提升贫困县县级广播电视制播能力项目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提升项目都在去年十九大召开前全部完工,使县级的采编播设备实现了由标清向高清数字化的跨越。

 

  三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县以下是文化和体育广电局管理体制,所以调研报告写到体育这一块)。有县(市、区)体育公园3个,占县(市、区)总数的25%。县(市、区)体育馆8个(含在建2个),占县(市、区)总数的66.67%。县(市、区)田径场5个(含在建1个),占县(市、区)总数的41.67%,县级全民健身中心10个(含在建7个,2018年底完工),占县(市、区)总数的83.33%。街道小型全民健身广场1个,占街道总数50%。街道笼式多功能球场2个,占街道总数100%。乡镇带看台灯光篮球场105个,占乡镇总数的77.78%。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2个,占社区总数的29.33%。社区健身路径25套,占社区总数的36.7%。行政村村级篮球场143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9.53%。

 

  (二)加强管理,公共文化广播电视设施总体运行良好

 

  在管理方面,我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主抓、镇村落实、群众参与的良好运行工作格局。

 

  一是有管理制度。近年来,为加强文化广电设施的管理,我市先后出台了《百色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百色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和《市本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乡镇文化站管理的通知》、《百色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实施细则》、《百色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工作方案》等一批文件。

 

  二是有管理机构。目前,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文博馆所、电视台等所配备的各类文化广电设施均由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和广电机构进行管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配备的村级文化广电设施均由村委会管理。

 

  三是有管理人员。专业人才队伍方面,目前,全市文化广电系统共有文化广电从业人员16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3个,包含正高级3个、副高级21个,中级161个。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均根据辖区人口、馆舍面积、服务范围、工作职能等设置了人员编制数,并配备了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乡镇综合文化站共有编制内人员219个,平均每个文化站1.6人。文化志愿者队伍方面。目前,全市共有文化志愿者分中心1个、支中心13个、服务站36个、服务点95个,注册文化志愿者785人。文化专管员队伍方面。2017年开始,依靠“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服务惠民专项活动,全市1798个行政村已基本配备了文化协管员,但基本都由村干兼任,无专职管理人员。

 

  四是有管理经费。例如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使用方面,全市171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每年共获得各级免费开放补助资金209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758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289万元,市(县)补助50万元。

 

  (三)注重实效,文化广播电视设施惠民功能明显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及文化行政部门坚持建、管、用并重的原则,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

 

  一是免费向人民群众开放。全市共有171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利用场所、设施设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免费开放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免费开放单位每年投入经费1500余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各类免费开放活动800余次,惠及全市50万余人。全市1798个行政村每年每村至少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戏台和现有文体器材设备开展了1次以上的文艺演出。公共体育设施每天开放时间超过6小时的公共体育场馆17个,占公共体育场馆总数的100%。学校利用节假日、课余等可利用时间向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1497个,占学校体育场馆总数的72.95%。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成为培养培训文体人才的重要场地。百色市坚持以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为支撑,采取因地制宜办法,各级文化部门用活、用足、用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注重人才培养,先后开设舞蹈、声乐、曲艺和小品等各类文艺培训班,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同时还从各类文艺骨干培训班中挑选优秀业余文艺工作者,聘用为文化辅导员,为组建各类民间业余文艺社团提供人才输出服务。2017年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举办各类培训班800多场次,培训专业、业余文艺人才队伍达5000余人次。组织全市文化广电系统干部职工(含基层工作者)参加培训23期,参加培训人员达1756人次。

 

  三是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基层文化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现有文化阵地,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调动群文工作者积极性,组织各级业余团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形成了“周周演”、“月月比”、“季季赛”、“年年奖”的群众大文化活动氛围。涌现了“百场山歌比赛”、“百场壮剧演出”、“百场农村文艺汇演”等群众文化活动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市有2800个业余文艺团队共2万多名演员参加各类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演出场数达5000余场,观众人数达1000多万人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总量不足

 

  全民公共文化体育广播电视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的群众需求。一是全市还没有按照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建设有美术馆、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市电视台没有自己的台址,还在租地方办公,市广播电视播控中心虽然落实了选址,但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没有办公和展演的场所,还是租用场地。二是德保县、凌云县文化馆和德保县、西林县图书馆馆舍陈旧简陋,建筑面积未达到文化部最低标准1000平方米的要求。三是果化镇、那甲镇、城厢镇、同乐镇、甘田镇、平班镇、马蚌镇等7个文化站为临时站址;还有33个乡(镇)文化站需新建或扩建,其中需新建18个,扩建15个;四是还有400多个行政村没有公共服务中心。

 

  (二)资金投入缺口较大

 

  一是图书馆、文化馆等较大项目的建设资金要依靠自治区、中央的资金投入,市级和各县(市、区)没有资金。我市的三馆一中心、百色市电视播控中心建设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二是业务经费紧缺,严重地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开展。市级和各县(市、区)文化部门正常的文艺创作、文艺汇演、文艺下乡,图书馆的书籍更新等经费较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重点项目得不到资金的有效保护。三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上级每个点补助资金仅为25万元,只能建一个戏台,不足经费要县级财政配套确有困难。大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由于没有管理经费,无专人管理,公共服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的设施设备存在年久损坏,缺乏资金维修等问题。

 

  (三)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体制的原因,乡(镇)文化站人、财、物三权归乡(镇)政府直接管理以后,乡(镇)文化站的业务开展不正常,文化专干长期从事乡(镇)中心工作;文化站专干业务素质偏低,无能力组织和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有的乡(镇)领导对文化站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活动开展,有的乡(镇)文化站公共服务场所被挪作其他单位办公或闲置等,个别文化站还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公共服务功能乏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基本由村两委干部兼管,无专人管理,导致出现管理跟不上、利用率不高、社会效益低下的问题。

 

  (四)文化人才非常缺乏

 

  文化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薄弱,人才总量及优秀专业人才偏少。全市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各专业缺乏有影响的领军人才,艺术创作贫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不够。大部分乡镇(街道)真正从事文化站工作的人员只有1个,而且多数为兼职,缺少专职专业人员。

 

  (五)市广播电视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异常突出

 

  一是无固定办公场所。百色市电视台是全区14个地级市电视台中唯一没有固定的场地办公的地级市电视台。目前百色市电视台是租用百色水利枢纽大楼的房子办公,办公场所不规范,环境简陋,安全播出无法得到保障。二是无资金保障。百色市电视台设施设备老化,采、编、播设备系统大部分是2004年和2008年前购置的,标准是标清的标准,而目前全区各地都在使用高清技术设备,甚至是超高清技术设备,市电视台的设备俨然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因无专项资金保障,没法更新设备,都是属于超期限使用,在全区14个地级市电视台中设备是最老化、故障率是最高的,严重影响节目制作和播出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安全播出隐患。三是“无人员保障”。由于政策、体制、待遇等原因,广播电视人才队伍薄弱,在编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人员流动大,从2016年至今先后有20多名业务骨干辞职。四是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百色人民广播电台于2004年1月开播,当年为了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百色人民广播电台,百色市人民政府专门下文(百政函〔2003〕60号),明确要落实电台20个人员编制和每年不少于45万的财政资金保障。但由于种种原因,电台开播13年来在编制和资金方面一直没有落实。原百色市广播电视局从1999年起陆续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聘用编外人员,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及时给编外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单位需补缴职工养老保险。

 

  三、意见和建议

 

  (一)学用政策,以项目要投入,不断补齐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短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百色属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上面有利好政策叠加,为此,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百色实际出发,继续策划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建设一批项目。

 

  一是利用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在实施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加大对革命遗址保护和修缮,市县两级文化馆、剧院、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以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建设,完善四级体育运动场馆(所)等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百色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等方面策划和包装项目,向上级呼吁,争取要项目要投入。二是利用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加大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等方面包装项目,向上级呼吁,争取要项目要投入。尤其近日《广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发布,指出从今年起三年内,广西将在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建设27285个项目,总投资3941.46亿元,其中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9947个投资64.80亿元,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三是继续抓好正在建设或已列入建设的文化广播电视设施项目,不断补齐百色革命老区基础设施短板。市一级,抓好市“三馆一中心”(百色市博物馆、百色市群众艺术馆、百色市城市规划展示馆、百色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17054.19㎡(合25.58亩),总建筑面积34383㎡,项目估算总投资48200万元;百色民族艺术剧院建设面积12255㎡,现已进入外墙装修阶段,预计将于年底俊工;百色市电视播控中心也落实了选址。县一级,抓好2018至2020年新建一批县级“三馆”,并对部分县(市)“三馆”进行升级改造的项目。如新建德保县文化馆、博物馆和隆林县文化馆。乡镇级,抓好2018年新建平果县果化镇文化站、那坡县城厢镇文化站、乐业县甘田镇文化站和隆林县平班镇文化站建设;未来两年,还将继续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文化站;抓好2018年新建右江区阳圩镇、泮水乡,靖西市龙临镇、果乐乡、武平乡,德保县马隘镇,西林县马蚌乡,那佐乡新建8个乡镇无线发射台站项目建设。村一级,抓好2018年投入7600余万元,建设152个村级公共服务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后全市覆盖率将达到84%;投入868万余元,为43428户贫困群众发放广播电视接收设备;投入374万余元,对1401个农家书屋进行出版物补充更新;投入1128万元在564个行政村建设应急广播系统等。

 

  (二)从强基层着力,有效管理,提高阵地利用率

 

  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文化振兴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广播电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增强发展活力,提高文化阵地利用率。一是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文化管理机构。二是要配足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文化管理人员。调研组在调研时了解到,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人员缺乏,并不是没有编制,而是有编无人。目前,全市三级文化事业机构共有222个,共核定人员编制1157名,实际在职在编人数972人,空编185名,空编中市本级80名、各县(市、区)69名、各乡镇(街道)36名。市、县(市、区)两级广播电视台、站共有28个,共核定人员编制291名,实际在职在编人数252人,空编39名,其中市本级5名、各县(市、区)34名。要按编配足人员,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另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目前有的是村干兼管,有的村无人管理,放任自流。建议根据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村两委职数中增加配备一名专职文化专干,按村副主任待遇标准给予工资报酬,分管全村的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以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三是要依法保障财政的投入,保障办公经费和管理人员工资。进一步研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聘请人员的待遇问题等。四是强化管理和运用。要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体权益,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努力实现好、保障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不拘一格,招贤纳才,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在现有空编限额内,采取放宽学历年龄条件、多批次、简化程序的方式,加大现有空缺岗位人才招聘力度。二是全面开展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行业队伍人才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胆使用和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文化广播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先导性作用。四是积极推进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调动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和力量,激发群众文化热情,发挥社会文化团体组织作用,促进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五是发挥乡土文化能人“引、领、带”作用,建立本地民间文化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发挥并培养一批乡土艺术家、民间艺术传人等特殊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四)抓住重点,采取措施,做好百色市广播电视台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鉴于百色市广播电视台存在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精神,讲好百色故事,播好百色声音,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建议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专题研究,采取措施,解决目前百色广播电视台存在的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快百色播控中心建设进度;二是解决部分聘用人员工资及全台人员的五险一金问题;三是及时解决百色人民广播电台历史遗留问题,参照兄弟市做法,落实30名人员事业编制,明确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市财政每年定额补助80万元资金作为百色人民广播电台正常运转的保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四是解决市广播电视台采、编、播系统设备更新改造经费1200万元;五是增加百色市电视台人员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