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  >>  吴广林:真心实意谋发展开拓创新求致富

吴广林:真心实意谋发展开拓创新求致富

www.gxbsrd.gov.cn  2012-01-12 22:52  阅读:837658次  作者:  编辑:谭 宜  来源:百色人大网 

                     ——记全国人大代表、西林县马蚌乡鲁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广林

    吴广林,男,40岁,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任鲁维村民委员会主任,2005年任鲁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06年当选西林县第十次党代会代表,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吴广林执著的工作追求,忘我的工作精神,敏捷的工作思路,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在滇、黔、桂三省(区)远近闻名。他是鲁维村179户868人当之无愧的领路人,扶贫济困的倡导人,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人,更是人民的忠实代表。

    一、想方设法,促进全村经济快速发展

    自1999年担任鲁维村民委员会主任以来,吴广林就在想如何能使全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如何能使全村人尽快富起来,早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他参加了自治区扶贫办举办的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通过学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政策的理解,并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是转换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经过他与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鲁维村水产养殖业、林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网箱养鱼声名远扬,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成为西林县的“首富村”。

    1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效果明显

    长期以来,鲁维村在吴广林的带领下,立足鲁维村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要求,研究制定了鲁维村“十年”发展规划,即实现“水面养殖化、山上林业化、庭院果园化、家庭沼气化”的发展目标。通过整合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财力物力资源,全力构筑起产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致富网。

    针对鲁维村产业发展不突出、优势产业发展滞后和群众观念落后等实际问题,吴广林通过采取党员示范、资金支持、信用担保、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发展目标。当初,他为给群众一颗定心丸,亲自跑到云南、南宁、重庆等省市搞市场调查,购买网箱、鱼苗,带领自家兄弟到天生桥水库绑油桶、架水管和拉网发展网箱养鱼。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发展网箱养鱼30箱,库汊围拦养鱼1段300多亩,年产活鱼量达15吨,产值13万元。鲁维村在吴广林的带领下,到2007年底,全村网箱养鱼从2000年的不足50箱发展到2860箱,户均达12箱,年平均增长率达10%以上,库汊围拦养鱼从无发展到15处1800多亩,年产鲜鱼260多万公斤,年产值达1600多万元。渔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0%。全村共有鱼产品加工厂2个,日收购鲜鱼达10多吨。加工厂既增加了渔民收入,又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增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加渔民收入,延长产业链,吴广林联合浪吉村、合社村、那托村等库区村成立天生桥水库马蚌库区水产养殖协会,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成立为数10人的销售服务队开拓市场,增强知名度。到现在,协会共有西林、云南、贵州等地的会员250多人,协会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达1000多人次,举办各种技术、销售等内容的培训班达30期,年销售鱼产品200多万公斤,销售额1000多万元。

    2加快林业发展,夯实致富基础

    吴广林在搞活“水”文章的同时,又在山上找到了新的致富文章。他早上喂完鱼,就带着自家人到山上种植杉木、松木、桉树。不到3年时间,他就拥有杉木、桉树等用材林300亩。在吴广林的带头和倡导下,在保护好水源林的同时,全村还结合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工程和“路、城、点”生态群带建设,大作“山”文章,积极在荒坡、荒山上种植马尾松、速生桉、杉木等经济林木3万多亩。现在,鲁维村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山上成了“绿色银行”。

    吴广林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取得成功后,不忘带领周边的群众共同致富。在上级将马蚌乡鲁维村“农家课堂”培训户吴广林示范点确定为市级“人才惠农行动计划”示范点之一后,他扎实开展了“人才惠农”工作,树立了全国人大代表的光辉形象。

    3深入开展培训工作

    在工作中,吴广林因地制宜,围绕鲁维村主导产业,突出科学养殖特色和农村经纪人的特点,稳步推进示范点建设。以实施科技惠农为重点,抓好技术培训。2005年参加自治区培训回来后,他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其中跨乡、县、省(区)为库区移民群众举办网箱养鱼技术培训班4期,内容为大水面养殖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等,培训群众5140人。他还积极联系包村帮扶单位县渔牧兽医局下派技术员到到鲁维村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

    为使群众获得更大的帮助,把“人才惠农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吴广林积极邀请各挂点帮扶单位利用自身部门特色,发挥特长,上门开展培训和接受咨询,并结合自身实际,为所在村屯群众开展特色服务,真心实意开展帮扶工作。今年初,马蚌乡鲁维村遭受了50年未遇的冰冻灾害,全村发生了作物受灾、动物冻死、网箱养鱼受冻、道路受阻等灾情,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作为“人才惠农”示范户的吴广林在群众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下积极行动,带领全村党员,开展救助,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降低群众损失。为确保全村2800多个网箱的成鱼和鱼苗不受灾,他邀请技术专家举办培训班和进村入户指导,向群众宣讲网箱养鱼防寒抗冻措施,同时专门成立两个网箱养鱼抗灾救险小分队向农户租借2艘机动船,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救助,先后救助了贺桂方等农户共500多个网箱的成鱼。同时组织党员群众为本村农户刘优种植的60多万株桉树、杉树苗支防护棚防寒防冻等,极大地挽回了受灾群众的经济损失。

    二、办群众想办的事

    吴广林把整个心思都扑在了事业上,确实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1抓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行路难问题

    1998年,鲁维村作为天生桥后靠移民村屯,基础设施严重落后,通村公路等级低,全村4个屯没有一个生产码头,特别是平碰屯到2006年还没有通公路,这让吴广林非常焦急。为此,吴广林积极与上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反映问题,联系和协调解决困难。经过他的努力,2005年,通村公路进行了提级改造,路面宽了,平了,下雨也不受影响了。鲁维至平碰屯12公里的屯级路在他的争取和协调下,顺利修通,结束了这个屯不通公路的历史。在他的努力争取下,平碰屯码头已动工修建,鲁维码头、鲁维下队饮水工程也列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不久将开工建设。

    2抓人畜饮水,解决喝水难问题

    由于鲁维村上、中队饮水管道年久失修,水源枯缺,造成群众饮水困难。为此,吴广林常常利用县领导及县直部门领导到鲁维村调研的机会,向上级反映问题,并且跑到县直有关部门找领导帮扶。今年,经过他的努力,县移民办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投入20万元对鲁维村上队、中队原有饮水池和饮水管道进行了重修和改建。在修建过程中,他还经常到工地检查工程进度,并协调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工。经过5个月的紧张施工,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解决了上队、中队93户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3抓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就医难问题

    为实现群众有病能医,有病医得起的目标,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吴广林充分利用西林县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契机,积极组织村干部、组干部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亲自带领干部上门收钱登记,并帮助办理登记证。到目前为止,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共有175户,参合率达91%。他还为群众到县、乡协调报销医药费达8057元,为群众减少经济负担达5000多元。他还积极与乡卫生院联系,邀请医务人员到村里面免费为农户就诊,为党员建立保健档案。

    4抓生态建设,注重环境卫生治理

    长期以来,村“两委”在吴广林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抓好环境建设,几年间,全村共修乡间路20多公里,路面平整无阻;治理侵蚀沟24条;建“三结合”沼气池170多座,沼气池入户达98%以上;而在路边、住宅边种植果树、风景树等达20多亩,路旁、宅旁绿树成荫,村域绿化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实效。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5抓群众疾苦,解决贫困群众之忧

    吴广林清楚知道群众的具体困难和疾苦,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去温暖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小事,把党对农民的关怀渗透到群众的心里。他常这样讲:“作为一名村支书,每一个村民都应该是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贫困户,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致贫,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拉他们一把,不让任何一个掉队。”他积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经济能人与困难户和老、弱、病、残户结对帮扶,积极为他们出谋划策找致富门路,帮助到信用社担保贷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还经常到他们家看望生产、生活情况,为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全村13户困难户在吴广林等党员干部的帮扶下,生活有了起色。

    翻开吴广林的履历表,在村“两委”任职10年,多年的党性锻炼,多少风霜雨雪的拼搏奋斗,它不仅包含着奋斗的艰辛,还包含着成功的喜悦。多年的努力总是有回报的,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接踵而来。鲁维村2006年分别荣获自治区党委授予的全区优秀基层党组织和百色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连续6年荣获西林县“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3年至今,荣获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达20多项次。吴广林本人也连续多年成为市、县、乡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今年又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广西各族人民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履行人大职责。

    在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正是他这种情系百姓,甘当士卒,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取得了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