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赴靖西市开展脱贫攻坚挂牌作战工作侧记

赴靖西市开展脱贫攻坚挂牌作战工作侧记

www.gxbsrd.gov.cn  2020-05-07 08:26  阅读:330301次  作者:周武红  编辑:班洁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让边境群众尽快脱贫奔康

  ——赴靖西市开展脱贫攻坚挂牌作战工作侧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周武红

  

 靖西市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在广西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典型意义。截至2019年底,靖西市尚有33个贫困村2742户7923人未脱贫,未脱贫人口总数和未脱贫村个数分别排在广西第1位和第2位。由于未脱贫人口较多,靖西市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列为7个未脱贫人口超过5000人的贫困县(市)之一进行挂牌督战。根据市委关于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挂牌作战贫困县的工作安排,由我负责挂牌作战靖西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靖西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月26日至27日,我率市第四挂牌作战工作队4位同志深入靖西市农村基层开展作战指导工作。


  卫生室虽小但作用大


  4月26日下午1点20分,我们从百色市乘车前往靖西市。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翻山越岭抵达了此行作战指导的第一站——渠洋镇新邦村。这次,我特地选择了5个调研点,其中4个挂牌作战村、1个面上村,主要是想通过实地走访,更深入、更全面地去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给予挂牌作战县(市)更详细具体,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我们把医疗保障工作作为此次督战指导的重点之一。每到一个村,我们都一一查看了村卫生室,检查村卫生室软硬件是否达标,深入了解群众到村卫生室看病就医、群众患有大病和慢性病及村医工作生活情况。所到之处,我们看到每个村卫生室内外环境干净清洁,按标准设立了治疗室、诊断室、公共卫生服务室、中西药房等功能室,配备了基层医疗力量,室内物品、药品摆放整齐,硬件设备齐全,管理规范有序,基层基本医疗保障基础得到了有效夯实。


  在四院村卫生室检查


  在新邦村卫生室,我详细查看了村民就医记录登记表,细数群众今年以来看病就医的人数达92人次,我对镇村干部说:“别看村卫生室小,但它与农村群众最为贴近,就近解决了群众看病的大问题,要切实抓好卫生室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在禄峒镇四院村,村医许开光说: “我从1989年开始从事村医工作,至今已有31年从医经历。”当我得知许开光已从事村医工作30余年,而且对群众患有大病和慢性病的底数清楚、情况熟悉时,心里深感欣慰,并对他默默奉献在基层医疗一线的精神,表示由衷钦佩。村医队伍稳定是我比较关注的问题,每到村卫生室我与村医认真交流,一一详细询问村医从医年限和收入情况,并鼓励他们要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为当地群众做好服务,多作贡献。


  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


  靖西市属于喀斯特地貌,人多地少,生产条件艰苦,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入极不稳定。如渠洋镇古桥村全村271户1061人,耕地面积仅有1034亩,人均不到1亩地。在作战指导中,我特别关注产业发展的问题,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月26下午,我们现场查看了位于新邦村的渠洋镇澳洲坚果脱贫奔康产业园,该园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计划种植规模3000亩坚果。“亩产如何?”“群众分红多少?”“流转土地积极性怎样,覆盖多少贫困户?”在项目现场,我认真了解该产业发展情况。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们,这里气候宜人,土壤也适合种植坚果,当地群众主要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签订群众收益保底价,已经有118户542人贫困人口以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参与产业经营。大家认为,该公司带动贫困户参与经营的模式和做法值得借鉴,并希望他们要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群众持续增收。


  4月27日上午,我们来到禄峒镇四院村作战指导。四院村是挂牌作战村,未脱贫24户95人,贫困发生率5.87%。种桑养蚕是四院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上午9点45分,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村部办公楼北面500米处,一排排标准化蚕房展现在眼前。村干部告诉我们,这个大蚕房是属于村集体经济大蚕房,建筑面积达1115平方米。在蚕房内,一条条青白色的蚕虫蠕动在翠绿的桑叶上,孕育着群众增收的希望。“蚕茧价格如何?受疫情影响大不大?”“贫困户参与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高不高?”我一一向当地村干部了解询问群众种桑养蚕情况。“我们与公司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一级蚕茧不低于20元/斤,一年可以养10批,群众积极性很高。”村干部充满自信地告诉我们。通过现场了解,我们得知,近年来,四院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积极摸索创新,通过建设村集体经济大蚕房项目,引进能人发展规模养蚕,收购没有劳动力群众种植的桑叶,解决了部分群众有桑园无蚕房养蚕的问题,全村共154户参与种桑养蚕(其中贫困户达87户),种植面积890亩。


  在渠怀村陇洪屯查看桑树长势


  抱团种桑养蚕是当地摸索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结束四院村的调研行程之后,接近中午,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四个村——蚕盘乡渠怀村。在从村部通往陇洪屯的道路上,石头山坡上一片片绿油油的桑园出现在眼前,我们停车查看桑园长势。在现场,我们看到这里尽管都是石头山,但这些桑树竟在石缝之间那一小方土壤中顽强地生长着,桑叶翠绿肥大,长势喜人。村干部告诉我们:“陇洪屯共有54户,有44户种植桑树,面积达1082亩;养蚕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29户,种植面积727亩,蚕茧收入已经成为该屯贫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现场了解,我们得知渠怀村在人均耕地较少、分布凌乱等情况下,不等不靠,通过采取土地临近的农户分批种养、劳力互助的方式,积极发展种桑养蚕,既解决了人均种植桑叶面积少、个人无法批量养蚕的问题,又解决了部分群众家庭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无法发展产业的难题。渠怀村抱团发展蚕桑产业的路子很适合当地实际,真希望他们继续抓好这个短平快项目,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群众住房要保障安全达标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必备条件。禄峒镇四院村大利屯原址由于种种原因变成了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了更深入了解该屯群众住房安全情况,4月27日上午10时,我们冒着炎热的天气来到大利屯,从大利屯新址步行跨过高速公路桥,往山坡上爬,一户一户地走访查看群众搬迁情况。我一边走、一边问,是否有群众特别是老人因为故土难离返回居住的现象。我们在现场看到,由于受地质灾害的影响,有些房子已经开裂变形,有些房子已经发生位移,房门都无法正常关闭,但还有一些已搬走的群众利用闲置的、开裂变形的旧房养鸡养鸭等,甚至有极少数农民居住着。看到这种情况,我想万一雨季来临,怎么办?后果不堪设想,我当即叮嘱随行的镇村干部,要成立工作专班,切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尽快拆除原址旧房特别是已在易地解决住房安全保障的住户,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在新邦村走访贫困户


  住房保障不仅要安全,面积还要达标。4月27日下午1点15分,我们顾不上休息,从吞盘乡孟麻街驱车1个半小时,到达了此行最后一个村——武平镇凌爱村。凌爱村是挂牌作战村之一,全村还有24户95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5.43%。在村部,我们听取了镇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询问当前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当了解到爱桐屯有3个大户人家,长期外出务工,家庭人口12—15人,人均住房面积基本达标的问题,我对镇村干部提出要求:“要做细做实相关工作,确保群众住房面积达标,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漏。”


  贫困群众就业要稳定


  保居民就业,是今年4月党中央部署当前经济工作提出的“六保”之一。今年受疫情影响,群众不能及时外出务工,收入面临着下降的问题。“外出务工的群众就业是否稳定,帮扶干部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情况是否掌握?”“有没有群众外出务工因为工厂没有订单又折返回来?”每到一个村,我都一一详细询问当地村干部外出务工情况。在渠洋镇古桥村,村干部告诉我,全村外出务工人员500人,平均每户有1.5人外出务工,目前没有群众因为外出务工又返回的现象。就业是个大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最担心的是因为疫情影响,群众收入出现下降,最终影响了整体脱贫成效。我叮嘱他们一定要随时关注本村外出务工群众,全面摸排他们就业和收入情况,积极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努力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古桥村召开座谈会


  义务教育、饮水安全也是此行的督查指导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先后在渠洋镇古桥村、武平镇凌爱村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有没有学生辍学?”每到一个村,我一一询问义务教育保障情况,要求做好控辍保学宣传工作,落实好义务教育政策。“饮水安全是否有保障?”在古桥村,我们在群众房前拧开水笼头,查看群众安全饮水情况,叮嘱他们要实施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这次作战指导行程很短、时间很紧,但收获颇丰,感触很多,既看到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靖西,对我来说,并不陌生,1998年至2002年,我曾经在靖西工作过4年,当时恰逢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靖西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广大农民群众正向着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稳步前进。在返程的路上,我心想:现在剩下未脱贫的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我们必须要瞄准突出问题,强化精准施策,聚焦难点突破,形成合力攻坚,把脱贫攻坚工作做细做实,才能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让边境群众尽快脱贫奔康。


(本版图片均由 沈家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