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要闻  >>  我市8个非遗项目年产值达1800万元

我市8个非遗项目年产值达1800万元

www.gxbsrd.gov.cn  2020-06-16 10:05  阅读:312177次  作者:陆照德  编辑:班洁  来源:右江日报 

  我市8个非遗项目年产值达1800万元

  覆盖贫困人口2500人


  日前,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非遗保护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8项、自治区级131项、市级193项目、县级1400多项,还有8个自治区级的非遗传习基地。这8个非遗传习基地在民间传承人与政府的双向互动下传承发展非遗产业,创造出年产值达1800万元的业绩。


  “我市非遗保护发展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非遗传承活动非常活跃。”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姚茂勤告诉记者,这几年我市通过8个“非遗+扶贫”工作坊的非遗技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覆盖贫困人口2500人。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市民族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在指导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传习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重点扶持传承人,尤其是技艺性非遗项目传承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开展好非遗保护活动,以活动带动项目,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扶持举行民族活动,引导非遗传承人参与,助力传承技艺,完善传习基地设施。


  在隆林,技艺类非遗项目以隆林壮族衮服工作坊与“高凤”“金凤”苗族服饰工作坊较为典型。据姚茂勤介绍,这3家服饰工作坊年产值均在百万以上,产品销往贵州居多。


  据悉,“高凤”苗族服饰工作坊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涉足苗族服饰技艺传承,是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含山村大树脚屯苗族妇女王高凤与丈夫背着背篓行走云南、贵州,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目前由他们的小女儿杨倩霏管理,公司常用工人和协议工人100余人,覆盖大树脚100多户群众,直接带动贫困户20户。


  “2013年以来,我市通过财政出资,选送一批传承人外出培训、展示,学习革新技艺、拓宽销售渠道、展示技艺展品等,获得了一致好评。传承人培训展示既提高了技艺,又收获订单。现在传承人热情高涨,非常愿意去参加各种培训、展示。”姚茂勤说,我市非遗传承已经覆盖老中青三代,比如靖西凌准土陶技艺工作坊,很多青年人参与到传承活动中。


  2016年,我市组织壮锦、绣球、麽乜传承人到山东展示展销。2019年10月,组织非遗传承人到成都参加2019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成功拿下几十万元订单。


  隆林壮族衮服技艺传承人黄祖辉介绍,2016年,他到广西民族大学培训班参加学习一个月,2017年,他又到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三个月,每次学习收获都很大。今年5月,他受邀参加平果“撤县设市”揭牌活动民族特色产品展销。这些外出学习、展示,大大提升了他的技能与视野。


  “2018年,我们扶持乐业县新化镇磨里村壮族纺织技艺工作坊,带工人们出去学习培训,现在他们做出来的产品,除了传统的灰白色,还有红青蓝黑等,色彩更丰富,技艺更上一层楼。”姚茂勤说,“磨里村有460户参与壮族纺织,其中296户是贫困户,参与者每年人均增收4500元,这是政府扶持带动非遗传承比较成功的例子。”


  据统计,目前我市非遗传承产业发展比较好的有右江区麽乜、靖西凌准土陶、那坡平孟黄皮酱等8项,年产值达1800多万元。口陆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