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要闻  >>  百色撤地设市二十周年之乡村振兴综述

百色撤地设市二十周年之乡村振兴综述

www.gxbsrd.gov.cn  2022-11-23 09:30  阅读:135521次  作者:卢 茜  编辑:杨煜智  来源:右江日报 
  迈向乡村振兴美好未来
 ——百色撤地设市二十周年之乡村振兴综述


  时间是变化的标尺,空间是更迭的参照。20年砥砺奋进,百色的广袤乡村不仅留下了脱贫攻坚的深深印记,也镌刻着乡村振兴的坚实步履——

  群山之间,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崭新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庭院笑语欢歌;

  广袤田野,果蔬产业“遍地开花”,农户们忙着采摘、装箱、装车,到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

  议事厅里,村民共话民事,村规民约分外醒目,农村风尚由“旧”变“新”……

  20年间,百色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齐头并进,处处呈现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美丽宜居的幸福图景。

  脱贫基础稳 振兴底气足

  百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脱贫攻坚史。尤其是新时代的车轮驶入,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正式吹响后,壮乡红城发生了“蜕变”。

  环村而建的道路平整宽阔、青瓦白墙的小楼依山而建、碧波上的游船推开层层波浪……今年国庆假期,前来凌云县浩坤湖景区的游客依然不少。这里的村民想不到,过去他们眼中的“穷山恶水”,竟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诗与远方”。

  浩坤村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曾是“十三五”时期深度贫困村,这里山多地少、耕地不足,村民居住的是茅草房,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从前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如今村里发展了13家农家客栈(民宿),我们的日子有奔头。”当地“80后”致富带头人韦立新感慨近年来村里的发展变化。

  发展旅游,不仅让曾经的贫困村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民也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2021年,浩坤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3000多元。

  脱贫攻坚让一个又一个像浩坤村这样的农村发生了蝶变。

  百色是全区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2015年底精准识别时,全市有贫困人口68.2万人,贫困发生率20.25%。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提出“1+2+10+N”精准扶贫总体思路,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施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和“十个到村到户”,发起“四大战役”“六场硬仗”、决战决胜“百日攻坚”等行动,出动超过10万名党员干部,投入近千亿元资金,走出一条具有百色特色的脱贫之路。

  2020年底,百色实现102万贫困人口脱贫、899个贫困村出列、12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彻底甩掉戴在头上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帽子”。目前,全市“5+2”特色产业坚持长短结合发展,覆盖率达98%,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45.73万人,创新开发“定岗不定人”公益性岗位9.26万个,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都取得明显成效,“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市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以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释放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

  遍地有产业 乡村结硕果

  优势特色产业是什么?关联产业有哪些?可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链?20年来,我市不断带着问题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让广袤的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每到夏季,右江河谷的田间地头硕果满枝。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做优芒果产业的决定,让百色芒果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47.78万亩增加到137万亩,产量从21.37万吨增加到100万吨,实现 “双百万”目标,同时开辟了芒果生产、销售、加工产业链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收获季节走进田阳区田州镇兴城村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基地,一个个大番茄红满枝头,一颗颗红彤彤的小番茄惹人喜爱。通过品种和技术改良,达到无公害化生产,这些大小番茄鲜得惹眼、嫩得爽口,以高品质、好口感的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走出了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走进德保县城关镇那温村,眼前,大片黄墙黑瓦的壮乡风格建筑充满民族风情;远处,别具特色的稻田画与河流、瀑布遥相呼应,桑蚕、养蜂、旅游、百香果、有机水稻等“五大产业”与乡村旅游在这里形成了交叉与勾连,展现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无限可能。

  生猪、黄牛、水牛、山羊、麻鸭、乌鸡等13个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不断发展壮大,已有10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

  种植、养殖产业从小到大、从有到优,我市乡村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振兴新路子。“三区两带”种植产业格局更是衍生出很多让农民富裕、农村兴旺的产业项目,共同构成了百色乡村振兴产业遍地开花的新格局。

  目前,百色12个县(市、区)均已培育2个以上的优势特色产业,“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以上,同时建成2489个现代农业高产示范样板点,5个国家级产业强镇示范镇,20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至2021年末,全市“三品一标”产品总数278个,全区排名第一。百色芒果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品牌榜,成为首批中国100个受欧盟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为173.23亿元。

  如今,每逢应季农产品上市时节,百色芒果、西林沙糖桔、田阳番茄、乐业蔬菜等来自百色的各类新鲜果蔬被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

  治理大提升 乡风更文明

  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新丰村是1998年因天生桥国家一级水电站库区淹没搬迁而来的移民村。周边绿油油的果园衬托着整个村庄,清澈的驮娘江水将村寨环抱其中,使村子成为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家园。

  一直以来,新丰村坚持党建引领,念好“融字诀”,全面提升“自治、德治、法治、智治”水平,加强普法力度,通过“积分制”“清单制”激励引导乡村治理,发挥村规民约等形式教化约束作用,探索5G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动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同样,被评为“百色市第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田东县朔良镇南立村,建立社会治安联防群防群治机制,构建“党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网格员+村组干部+N”服务管理模式,深入开展陈规陋习整治行动,在乡风文明的“滋润”下,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不仅仅是新丰村和南立村,我市构建了以“一委(部)两会三中心”为主体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全面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走出一条具有百色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文明和谐新风吹遍百色各个乡间村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个乡镇和7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2个乡(镇)为第一批市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23个村(社区)为第一批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乡村建设中,我市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把“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位一体”总体来抓,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目前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4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实现全覆盖;提升整体村容村貌。

  漫步于百色各个村寨,山清水秀,产业遍地,农民富足,处处彰显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魅力。口卢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