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要闻  >>  百色撤地设市二十周年之文化建设综述

百色撤地设市二十周年之文化建设综述

www.gxbsrd.gov.cn  2022-11-24 09:48  阅读:125410次  作者:黄艳萍  编辑:黄艳  来源:右江日报 
文化馨香沁红城
——百色撤地设市二十周年之文化建设综述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也关系着民生的幸福指标。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厚植文化底蕴,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公共服务覆盖城乡,文化惠民深入人心,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2002年以来,我市深入挖掘百色特色民族文化内涵,创作了一大批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艺术精品,文艺创作连年保持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

  壮剧、歌舞等文艺精品不断涌现。20年来,我市创作推出的大剧目、小戏曲、舞蹈、音乐等在全国、全区重大文艺赛事中频繁获奖。戏剧方面,2010年壮族歌剧《壮锦》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最高文艺创作奖项“文华剧目奖”、第七届广西戏剧展桂花金奖;2012年小粤剧《偷鸡》获第八届广西戏剧展桂花金奖;2021年民族歌剧《扶贫路上》获第十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小壮剧《九品官办宴》《一声鸡鸣》《灵燕戏虎》等分别在国内举办的各类大赛中获得大奖。歌舞方面,2014年舞蹈《心琴》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优秀奖;2018年舞蹈《乡音》获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奖;群舞《暖》《裙兜蜜语》《阿母的天》相继获得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歌曲《鹧鸪岭上鹧鸪啼》入选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此外,我市每年推选新创作的文艺精品参加自治区文艺专业赛事,均斩获过一、二、三等奖。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得到加强

  20年来,我市大力保护、利用、传承文化遗产,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文化遗产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出台了《百色市百色起义文物保护条例》《百色市旧石器时代遗址保护条例》《百色市旧石器时代遗址保护规划》等,文化遗产立法工作取得新突破。2002年以来,全市共投入3200万余元,先后完成了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项目,2个博物馆(纪念馆)的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和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项目。

  文物保护单位提级工作成果显著,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成功推动“西林教案”遗址以“西林教案”发生地的名称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动11处文物保护单位成功提级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两次开展了革命文物普查工作,确定可移动革命文物3007件(套),不可移动文物145处。加大资金投入,开展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展陈提升、“三防”工程等工作以及百色起义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截至目前,全市有179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自治区、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形成了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省级项目为骨干,市县级项目为基础的四级名录体系。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39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20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18人,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供了人才支撑。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

  20年来,我市大力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文化公共服务产品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升级明显。20年来,我市先后完成了6个县级文化场馆建设和10个乡镇文化站新建、改扩建任务以及179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公共文化馆13个、公共博物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全市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99%,全市所有获得上级免费开放补助的单位均已正常开展免费开放工作。

  群众艺术事业稳步推进。我市推送的广场舞《末伦唱出绣球情》《连心歌》在区内举办的广场舞大赛中获得奖项;2020年,我市选送的13幅农民画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决胜全面小康”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2021年,我市选送的“中国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品农民画《壮族三月三》(作者 高国锦),成为广西唯一入围全国展的候选作品;我市农民画《壮乡新貌》等7幅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农民画展,入选数量为全区第一。

  文旅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20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升级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不断释放新动能。

  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我市有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4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零的突破。“田阳区壮文化开发项目”等6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百色欢乐小镇、田州古城、西林宫保府、凌云浩坤湖、浪伏小镇、“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开放。

  旅游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全市共有45家A级旅游景区,24家星级乡村旅游区,33家星级农家乐,8个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先后打造了百色起义纪念园、红七红八军乐业会师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产品内涵日益丰富。“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的红色旅游主题形象不断突显,“感恩祈福红色之旅”“邓小平足迹之旅”品牌逐渐唱响全国。

  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20年来,我市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体育事业向前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全民健身设施日臻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地(馆)16336个,总面积近760万平方米。全市乡(镇)、村(社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73个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100%覆盖。20年来,我市连续成功举办了“丝路杯”中国—东盟乒乓球赛、红城百色国际马拉松赛、中国·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暨攀岩赛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品牌赛事。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市开展以体育节为主题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611次(其中市级58次、县级553次),全民健身活动基本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赛事”。打造了“中国·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中国·百色中越边境全国徒步线路”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品牌赛事。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是精神力量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黄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