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要闻  >>  百色深化与越南跨境交流合作系列报道之三

百色深化与越南跨境交流合作系列报道之三

www.gxbsrd.gov.cn  2023-12-15 09:25  阅读:37460次  作者:卢 茜 通讯员 黄 悦 蒋正宪  编辑:卢晓丽  来源:右江日报 
百色深化与越南跨境交流合作系列报道之三
携手合作 共同守护东黑冠长臂猿幸福家园

  靖西市西南部的喀斯特石山季雨林中,活跃着一群珍贵的生灵。清晨,它们与森林中的各种鸟类一起鸣唱,发出高亢婉转、清丽嘹亮的鸣叫声,余音在山谷中回荡。它们就是全球仅存为数不多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黑冠长臂猿。

  东黑冠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极其稀少,目前全球种群数量只有大约134只。位于靖西市的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邦亮保护区”)是东黑冠长臂猿在中国境内唯一的栖息地,保护区南面与越南重庆县长臂猿保护区山水相连。两个保护区是亚洲大陆与中南半岛生物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东黑冠长臂猿已知的唯一栖息地。多年来,中越双方携手合作,共同为保护它们作出不懈努力。

  重新发现东黑冠长臂猿

  东黑冠长臂猿曾经被认为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直到2002年,东黑冠长臂猿才在越南重庆县被重新发现。2006年,我国也在靖西市发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踪迹。

  “2006年,我们在靖西市壬庄乡邦亮村的森林里发现了东黑冠长臂猿,2009年便成立了广西邦亮长臂猿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东黑冠长臂猿不懈努力。”邦亮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杨江介绍,东黑冠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红河以东的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但是目前,邦亮自然保护区与相邻的越南重庆长臂猿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该物种仅有的唯一分布地。

  在邦亮保护区工作人员拍摄的画面里可以看到,东黑冠长臂猿体格矫健,前肢明显长于后肢,没有尾巴,毛短而厚密。它们时而在树上攀爬嬉戏,灵动可爱;时而在山谷间的鸣唱声,仿佛空谷天籁。

  杨江说,东黑冠长臂猿刚出生时不管是雄性还是雌性,都是黑色,8至10岁性成熟以后,雌性长臂猿就渐渐变黄,脸上毛发变成白色,故又被称为“金丝玉面”。

  据了解,东黑冠长臂猿还被称为喀斯特森林中的歌唱家,家庭群中的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相互配合,能够发出美妙的二重唱,歌声极具穿透力,可以传播1至2公里。

  “东黑冠长臂猿繁殖率很低,基本上每三年才有一胎。”杨江表示,水灵的野果、细嫩的枝叶,是这些东黑冠长臂猿钟爱的主食,它们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玩耍,这些独特的生活习性,导致东黑冠长臂猿对栖息地的质量要求较高,因而种群数量非常小。

  此前,受人类活动、森林萎缩等因素影响,它们的种群数量曾一度锐减。甚至于20世纪50年代被专家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直至2002年,消失半个世纪的东黑冠长臂猿又重现人间,再次引起世人关注。

  携手守护共同的家园

  中越两个保护区山水相连,跨境保护必不可少。

  为切实保护好东黑冠长臂猿,2007年以来,中越双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多次沟通并开展交流互访,了解双边的社区民生、保护区的保护现状、保护区存在威胁以及保护区居民替代生计等,并于2011年就跨境合作保护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中国广西林业厅与越南高平省农业与乡村发展厅合作开展保护东黑冠长臂猿及栖息地工作的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作为保护区合作指导。2012年,中越两国专家经实地评估、数据分析,汇编了《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恢复技术手册》。2021年,共同制定《中越东黑冠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奠定双方合作保护行动纲领,为中国邦亮保护区和越南重庆保护区常态化跨境合作保护东黑冠长臂猿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多年来,在备忘录合作框架下,中越的两个保护区每年固定举行界碑会议两次,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护、森林防火工作、栖息地恢复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双方互相提供保护经验借鉴。双方对社区开展宣传教育共1.7万多次,开展长臂猿联合调查4次,栖息地恢复共2100多亩,开展联合巡护执法共14次。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越两个保护区范围内10年来未发生森林火灾,未发生盗猎东黑冠长臂猿的违法行为,基本杜绝了两国边民越境砍伐、盗猎、烧炭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曾经一度猖獗的野生动植物产品走私贸易活动基本上得到遏制,双方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确保了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完整性,保护区内森林质量逐年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科研方面,邦亮保护区积极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展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调查,每个月进山开展15天的监测工作。几年来,东黑冠长臂猿的监测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辖区内东黑冠长臂猿群体数量动态变化和活动领域范围数据清楚,为更好地保护东黑冠长臂猿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百色还充分发挥林长制平台作用,对每一片森林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进行巡护,并与越南重庆保护区联合开展森林防火、执法等巡护,确保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不受人为破坏。东黑冠长臂猿的生活家园得到保障,为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提供必要条件。

  此外,近年来,邦亮保护区还联合靖西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检察院等执法部门重拳出击、铁腕治理,先后开展了“绿网·飓风”“绿剑行动”“神剑·绿盾”等专项行动,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破坏生态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并将排查中发现的案件及时上报上级执法部门依法处置,有效维护野生动植物安全。

  2022年,全国首支东黑冠长臂猿保护队伍——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队正式成立,由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百色边境管理支队与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组建。巡护队充分发挥联合执法作用,不定期在保护区及周边村屯开展联合巡逻、边境基础设施维护、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切实担负起保护生态和稳边固边的双重使命。

  在中越两国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的努力下,中国境内东黑冠长臂猿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07年至2022年间,数量由3群19只增长到5群35只。

  扩大宣传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自邦亮保护区建立以来,百色就积极主动与中央及地方各大媒体开展合作,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努力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2016年,百色邀请广西电视台到邦亮保护区并深入到核心区采访长臂猿监测队,相关报道在综合频道“新春走基层”栏目播出;2017年央视四套《远方的家》栏目组到邦亮保护区采访并录制节目,同年在央视四套和十套播出;2018年央视一套“秘境之眼”栏目在黄金时段隆重推出“山歌王子·东黑冠长臂猿”鸣叫视频。随着一声声清脆嘹亮的啼叫声,东黑冠长臂猿从此揭开神秘的面纱,从秘境走向银屏,走向观众;2019年广西国际频道到邦亮保护区录制跨境保护合作纪录片《方舟——东黑冠长臂猿》,并在广西综合频道以及东南亚国家电视台播出,该纪录片获得了多项国内国际奖项,特别是2022年3月在联合国“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上获国际影赛荣誉奖,向世界宣传跨境合作保护力量,树立跨国合作保护典范;2021年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特邀邦亮保护区副主任李兴康到科教频道《中国在行动》栏目做嘉宾,分享中越跨境合作保护东黑冠长臂猿经验,向全国推广邦亮(中国)—重庆(越南)跨境合作保护模式。

  借助媒体宣传力量,邦亮保护区成功把东黑冠长臂猿从消失到被重新发现再到如今搬上银幕重现人们视野,通过一个个东黑冠长臂猿保护故事的宣传,引起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极大关注,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东黑冠长臂猿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行动。

  “我们将持续加强科研攻关,并做好跨境联合巡护,不断恢复动物栖息地和逐步恢复壮大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以及扩大其活动范围,实现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杨江表示。□卢 茜 通讯员 黄 悦 蒋正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