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  >>  全国人大代表罗朝阳:当好群众“代言人” 唱响履职“好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罗朝阳:当好群众“代言人” 唱响履职“好声音”

www.gxbsrd.gov.cn  2024-03-04 11:36  阅读:13397次  作者:罗 霞  编辑:黄艳  来源:右江日报 
罗朝阳(左)到田间地头向村民了解产业发展情况。(资料图)

  “现在地头收购价多少?这种果老板收不收?”

  “现在路也修好了,可以养羊,问问其他户有没有养羊的意向,合起来一起搞,发展养羊产业。”

  ……

  2月26日一大早,清晨的寒意还没消退,全国人大代表、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新立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罗朝阳就进屯入户走访调研了。他先来到同乐屯的圣女果地,向村民询问圣女果种植情况,又去了光明区援建的那满镇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了解销售情况,最后来到新立村的易地搬迁点——广新家园入户走访,动员村民发展养殖产业。走访途中,沿路碰见的村民都热情地跟罗朝阳打招呼,有问题的反映问题,没问题的拉几句家常。

  已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罗朝阳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能当场解决的立即给出解决意见,不能解决的就认真记下。这些年,他坚持“替农民分忧、为农民说话”,聚焦乡村振兴履职尽责,不仅踏遍了新立村的角角落落,也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各类调研活动,听民意、看企业、访部门,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沉甸甸的思考建言,将履职答卷写在乡村振兴大地上。

 带领新立村华丽转身

  从1990年第一次当选村干部至今,罗朝阳在新立村干了33年的基层工作,见证了新立村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近十年间,“新立村会有大变化”的承诺和期望已经成为现实。

  2010年5月10日,习近平同志到新立村视察工作,对新立村的发展提出了期望。殷殷嘱托直抵人心,殷切期盼催人奋进。罗朝阳和村干部对全体村民立下承诺:“如果不把困难群众带出大山,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村干部就集体辞职!”

  新立村原有21个自然屯,其中11个自然屯位于大石山区,家家户户种的是甘蔗、玉米、木薯等作物,2010年的时候人均年收入只有2500多元,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窝窝”。

  采访当天,罗朝阳带着记者来到新立村陇那屯旧址。他指着山坳里几间干栏式房屋说:“这些房子就是我们老百姓之前住的房子,都是木头做的,四面通风,这里没水没地,以前村民都是在石头缝里种玉米,温饱都难解决,更谈不上发展了。”

  “搬”成了最根本的出路。可是,往哪儿搬?盖房子的钱从哪里来?搬出来后村民们的收入怎么解决?一个个问题摆在眼前,让罗朝阳和村干部犯了难。

  难也要干!2014年以来,罗朝阳带着村“两委”班子,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实施生态扶贫移民易地安置项目,完成了“广新家园”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设。同时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新村建设管委会,走村入户动员群众、规划土地、制定方案,实现了158户680余人全员搬迁,其中32户搬迁至县城“老乡家园”。

  随后,罗朝阳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和基层组织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芒果、香蕉、火龙果、秋冬菜等特色产业,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打造现代化农业基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自主种植、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

  “以前到那满镇赶集要走2个多小时,现在骑摩托车就10分钟。罗书记带领大家搬迁出来,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从陇依屯搬迁到广新家园的村民邓大红说,陇依屯是首批搬迁,当时整屯16户村民全部搬迁到广新家园,如今十年过去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收入比十年前翻了不止十倍。

  2013年,罗朝阳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我兴奋地汇报了村里的变化。总书记听了很高兴。他说,希望下一个5年,你们村和整个百色地区能够同全国一起实现全面小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罗朝阳依旧难掩内心激动之情,“没想到总书记还惦记着我们新立村。”

  总书记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了新立村干部群众发展的动力。罗朝阳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抓党建、兴产业、谋发展,与乡村休闲旅游相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今,村庄山清水秀、产业兴旺,群众生活更和谐、幸福。2021年至2023年,在全市开展的“乡村振兴·争创五旗”红旗乡村评选中,新立村累计荣获9面红旗。2023年新立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

 为民发声 促发展

  关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推动农业技术人员服务产业振兴的建议、关于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产业奖补政策作用的建议……自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罗朝阳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并把群众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提出了涉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40余条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变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作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把基层的声音带上两会是我的责任。”罗朝阳提交的建议多与“三农”工作息息相关。今年,他依旧为农民群众利益、农村发展积极发声,准备提交两份建议,一是关于加强脱贫地区非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二是关于建立脱贫户有序退出机制的建议。

  在罗朝阳看来,乡村振兴是全体农村的共同协调发展。他在调研中发现,“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村的投入力度,在政策的倾斜和对口帮扶的支持下,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提高。而脱贫地区众多的非贫困村由于政策照顾偏弱因素,项目倾斜较少,基础设施落后于脱贫村,群众要求加大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愿望强烈。同时,经过多年精准帮扶,脱贫地区绝大部分脱贫户已实现稳定脱贫,收入逐年增长,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已高于当地一般农村居民户,继续给予享受各类帮扶政策措施,不仅给地方财政增加负担,也极易造成脱贫户与一般农户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罗朝阳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非脱贫村发展如何,最终将决定该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总体成效,加强非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应是当下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工作最重要的一环。现在,五年过渡期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各脱贫地区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当前,应该建立完善脱贫户有序退出机制,及时调整帮扶政策,释放地方政府财政保障压力,有效化解乡村治理矛盾纠纷,推动全面乡村振兴。

  在广泛调研、聆听意见的基础上,罗朝阳撰写了两份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或调整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大脱贫地区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力度,在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切实加大对脱贫地区非脱贫村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倾斜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红利,提升非脱贫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夺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胜利。二是从国家层面设置脱贫户有序退出的程序和标准,研究出台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机制,制定“普惠”政策致力于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扎根农村,行走大地,躬身前行。今年已满60岁的罗朝阳依然奔走在乡村振兴一线,在他看来,农村就是自己履行代表职责的舞台。用情用心履职,做好桥梁纽带——这是罗朝阳作为人大代表所奉守的信念,也是对自己的履职要求。他表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希望我提的建议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罗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