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  关于全市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情况的调研报告

www.gxbsrd.gov.cn  2013-07-24 13:26  阅读:655274次  作者:  编辑:马 琳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关于全市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3年7月24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根据中央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相关政策,推进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促进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民生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更好地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实现百色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6月25日至28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明刚率领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右江区、靖西县和那坡县,以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听取相关县(区)政府汇报,深入困难归侨侨眷家中走访座谈,进一步掌握全市散居困难归侨侨眷的分布、户数、人数等基本情况,了解散居困难归侨侨眷危房改造、扶贫救助、社会保障、产业扶持等生产生活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归侨侨眷的基本情况
  
  百色市是国家安置印尼、越南归难侨生产生活基地之一,主要是安置60年代的部分印度尼西亚归侨和70年代后期越南归难侨。按照当时实行的“面向农村、集中安置,有特殊专长者量才录用”的安置方针,安置归难侨分布我市12县区。目前,我市共有归侨侨眷6684人(其中归侨2637人,侨眷4047人),属农村贫困归侨侨眷1886人(其中归侨836人,侨眷1050人),属城镇贫困归侨侨眷496人(其中归侨417人,侨眷79人)。散居困难归侨侨眷主要分布在右江区、靖西、那坡县。由于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和谋生手段等原因,部分散居困难归侨侨眷生活生产仍十分困难。如靖西县有散居在农村的困难归侨侨眷143户607人,分布在9个乡(镇)农村,2012年人均纯收入为2560元,生活水平还比较低。那坡县有散居在农村的困难归侨侨眷305户1380人,分布在8个乡(镇)农村,其中居住危房有17户56人,居住在老旧木瓦结构房有86户342人,贫困归侨侨眷学生190人。居住在其他9个县的归侨侨眷大部分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工矿企业工作,生活相对较好,较稳定。
  
  二、我市对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情况
  
  (一)实施“关爱工程”,改善侨界民生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关爱工程”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关心归侨侨眷的生产生活,实施一些为困难归侨侨眷排忧解难的民心工程,民政、扶贫、发改等部门及有侨民的乡镇,各负其责,整合力量,发挥协调、沟通、服务等职能,努力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解侨之所困、谋侨之所需、帮侨之所急。例如,我市已将0—3公里边境归侨侨眷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随着新一轮兴边富民边境0—20公里9大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实施,边境0—20公里的归侨侨眷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贫有所助、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使困难归侨侨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做好教育救助和侨务助学工作,资助困难归侨侨眷学生上学
  
  对归侨侨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给予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确保特困归难侨子女能够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对就读高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归侨家庭学生,给予优先享受“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资助项目”。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归侨家庭的新生,分别列入由港澳慈善人士捐助的“黄土计划”助学金和“资助贫困大中专学生”助学金项目对象,享受每年800至2000元不等的助学金。近年来,通过多渠道争取,得到各方资助的贫困大中专生和初高中生近千名。
  
  (三)做好就业培训和扶贫开发,扶持困难归侨侨眷发展产业
  
  积极组织归侨侨眷参加相关部门送科技下乡培训,切实提高归侨侨眷的农业生产技术。如那坡县针对大多数归侨侨眷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种养技术情况,开展了多次种养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400多名归侨侨眷接受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谋生本领,使部分归侨侨眷走上创业之路,成为摆脱贫困的榜样。右江区组织归侨侨眷参加电脑、钳工、美容美发技能培训班6期,提高归侨侨眷劳动技能水平,扩大就业门路,对符合上岗条件的归侨侨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上岗,切实帮助困难归侨侨眷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同时,加大对产业扶持力度,积极鼓励侨民发展产业,通过产业扶贫促进增收。
   
  (四)开展送温暖活动,让困难归侨侨眷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通过开展节日慰问和经常访贫问苦活动等形式,帮助一些特困归侨解决实际困难。建立重要节日慰问、日常生活共同关心、定期补助和专项救助相结合,定标准、定对象的归侨侨眷走访慰问制度,每年组织慰问团,突出帮扶重点,以送慰问金、慰问品的方式对归侨侨眷中的低保对象、孤寡老人和因病、因灾等致贫的归侨侨眷进行重点帮扶和救助,鼓励贫困归侨侨眷自强自立,勤劳致富,使归侨侨眷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散居困难归侨侨眷生产生活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居住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生活水平仍在温饱线上徘徊。1977年后从越南回来的难侨,除了在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右江区和靖西县安置一部分人在城镇或企业就业外,大多数安置在靖西县和那坡县的边防地区,这些地方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很差,尤其是他们回来时,当地群众已落实了生产责任制,难侨回来后分得的耕地少而差,目前虽然解决了温饱,但底子薄,增收门路少,没有什么经济收入,自我救济能力和自我致富能力很脆弱,难于实现脱贫致富。
  
  (二)住房比较简陋,改建无资金。从靖西县、那坡县和右江区汇报的情况来看,因为安置时间紧,当时建房比较简单,致使安置在边防地区和安置在企业的归难侨住房普遍都比较简陋,加上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房子现已变成危房。由于家庭收入少,无法自筹资金建房,仅靠危房改造项目补助资金无法解决归侨侨眷住房改建问题。
  
  (三)文化素质低,创业精神差。归难侨特别是难侨,文化水平低,没有技术,思想比较保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知道“等、靠、要”,没有自主创业精神,不懂寻找创业门路增加收入。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做好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工作力度
  
  做好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工作,是做好侨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性、政策性强,工作做得如何,对国际、国内都有影响。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重视侨务工作,重视散居困难归侨侨眷的扶贫救助工作,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兴边富民工程中,切实加强领导,注意检查,将解决散居困难归侨侨眷的困难列入工作日程,制定计划和措施,把工作做细做实,营造良好的爱侨、护侨、助侨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扶持力度,帮助散居困难归侨侨眷发展生产
  
  各级政府在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工程中,要把帮助散居困难归侨侨眷发展生产提上议事日程,从计划、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给予特殊的关照和帮助,切实帮助散居困难归侨侨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三)制定帮扶政策,解决困难归侨侨眷生活困难
  
  按照“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十六字方针,制定优先照顾政策,将所有贫困归侨侨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个别有特殊困难的归侨侨眷给予专项救助。让符合低保条件的散居社会归难侨优先纳入低保,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散居社会贫困归难侨实行定额补助,通过优先解决散居归难侨的贫困问题,进而逐步解决其他归侨侨眷的贫困问题。逐步落实“关爱工程”的各项措施,全面提高归侨侨眷的生活水平。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的素质
  
  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文化素质较低,没有就业技能,思想不够开放,对贫困归侨侨眷扶贫工作应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各级侨务部门应通过开办学习班、技术讲座等形式,加大对归侨侨眷进行科技知识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勤劳致富观念,提高劳动技能水平,鼓励他们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发展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他们走出一条适合发展的新路子,拓宽增收渠道,摆脱贫困,实现同步奔小康目标。
   
  (五)加大投入,改善困难归侨侨眷居住环境
  
  散居困难归侨侨眷属于低收入弱势群体,住房多数是简陋危房。由于改造危房需要投入资金较大,即使给予兴边富民危房改造最高补助资金每户1.8万元,散居困难归侨侨眷仍无法承担建房所需全部费用。因此,各级政府在规划年度民生项目时,应把归侨侨眷列入重点扶持对象,优先考虑散居归侨侨眷的危房改造,按现有优惠政策整合多部门资源,集中财力分期分批逐步解决。如参照自治区扶贫办在靖西县安宁乡那冷村议论屯、额外屯,那坡县平孟镇平孟村弄平屯开展兴边富民先行试点的做法,由县政府整合县级财政和扶贫、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扶贫资金,给危旧房改造户均补助5万元。加大力度推进困难归侨侨眷的下岗职工和城区困难归侨侨眷的危旧房改造工作,如右江区华侨建材厂归侨侨眷现仍居住在70年代末建造的砖木结构危房,有4户甚至还居住在50年代建造的泥砖危房,通道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居住环境和条件非常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华侨建材厂归侨侨眷住房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进行危旧房改造,同时,在分配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时要优先照顾这部分困难归侨侨眷,进一步改善困难归侨侨眷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