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我市实施情况的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我市实施情况的报告

www.gxbsrd.gov.cn  2013-03-29 13:39  阅读:656713次  作者:  编辑:马 琳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我市实施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2013年3月29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的执法检查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从3月18—22日,重点对右江区、德保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和代表询问等方式进行检查,我们对全市贯彻实施《体育法》工作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体育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加强领导,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995年10月1日《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实施《体育法》,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2年10月,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体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重振百色体育雄风建设特色体育强市的决定》、市人民政府印发了《百色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百色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百色市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有关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决定,对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有关部门认真执行《体育法》赋予的职责,制定相关规划,对体育工作进行依法监管。市体育局、市民委印发了《百色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规划》(2011—2015年)、市体育局印发了《百色市群众体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百色市竞技体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使体育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大力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打造出具有百色特色的十五大体育品牌赛事。
  
  (二)强化宣传,增强干部群众的体育法制意识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把学习宣传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作为政府依法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加大《体育法》和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把《体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范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专栏、标语等多种形式,特别是结合节庆日,加大宣传《体育法》,普及健身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将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融入到各项体育工作之中,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健身意识,有效推动了《体育法》的贯彻实施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三)因地制宜,走有百色特色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
  
  在群众体育方面,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满足群众体育需求、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实施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为主的“三级基本公共体育体系”建设工程,不断夯实基础,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水平。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体育进机关”、“体育进社区”、“体育进企业”、“体育进学校”、“体育进农村”、“体育进家庭”为形式的“六进”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各县(区)特色体育优势,推进全市群众体育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群众性健身队伍不断壮大,群众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各体育协会组织的各种深受群众欢迎的群众体育比赛活动举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市成功打造了千村农民篮球赛、城乡万人气排球赛等具有百色特色的体育品牌,组织开展了以千场篮球赛、千人游泳赛、千人田径赛、千人象棋赛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体育四个千”体育活动;日常工作中,注意推动“六个人群”体育工作协调发展,一是市总工会、直属机关工委、妇联等部门每年均举办20多个行业系统运动会,行业全民健身活动高潮迭起。二是老年人体育协会经常组织举办老年人乒乓球、门球、地掷球、气排球比赛,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是教育、体育、共青团等部门,积极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高青少年体质。四是相关的体育协会积极开展广场健身体育,举办广场健身舞、健身操比赛,引导鼓励城市居民走出家庭,走进广场,通过舞蹈增进健康和愉悦身心,扩大体育锻炼人口。五是农村利用节庆和农闲时节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如田阳县在田州镇兴城村举办“丰收杯”、凤马村举办“欢乐杯”、百育镇举办“香蕉杯”篮球等比赛,德保县每年都举办的村级篮球联赛,保障了农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权益。六是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这些群众体育的蓬勃开展,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充分体现了维护群众体育权利的法律宗旨。
  
  在民族体育传承保护方面,在注重少数民族项目挖掘整理,积极组织少数民族运动队参加全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同时,不断加大民族体育特色乡(镇)、民族体育培训基地建设和民族体育传承人的推介工作,努力创建民族体育品牌。“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民族体育运动会”、“隆林苗族跳坡节民族体育展示大会”、“右江端午民俗文化节龙舟赛”等民间民族体育品牌赛事已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模式,每届充满民风民俗色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吸引数万名群众自发参与其中,引来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同堂竞技,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前来宣传报到,民间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的活动空间不断延伸和拓展。开展百色市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整理挖掘和推荐评选活动工作。靖西县龙邦镇、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获得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称号,田阳县舞狮技艺传承馆获民族体育传承馆称号;隆林各族自治县二中成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打陀螺训练基地、一中成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打磨秋训练基地、民族中学成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踩高跷板训练基地、职业中学成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爬坡杆训练基地。
  
  在发展竞技体育方面,坚持和完善百色优势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各县(区)的项目布局,加快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提高,体育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市人民政府印发了《百色市“奥运争光计划”实施方案》,对全市竞技体育的经费投入、网点建设、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才、训练、输送以及办好全市年度赛等工作作出明确要求,完善了全市少年儿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长效机制,为我市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从2005年起,每四年举办一届百色市运动会。今年我市将举办百色市第三届运动会,以此检阅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制定出台了《百色市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办法》,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对参加国际国内重大比赛获得好成绩的百色运动员教练员进行奖励,调动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我市举办了国际网联女子、男子巡回赛(平果站)、2011ATP中国国际网球挑战赛(广西站)、中国—东盟男子篮球邀请赛、中国·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暨国内外攀岩赛等系列国际赛事,承办了举重、拳击、水球、蹼泳、网球等9个广西青少年锦标赛、第五届广西残疾人运动会、第六届广西农民运动会等全区性赛事,达到了以赛促训,提高竞技体育综合水平的目的。落实专项训练经费,优先照顾和保障优秀运动员的升学或就业,消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四)注重体教结合,学校体育健康稳步发展
   
  《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体育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体教结合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提高全市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是做好体育课程的开设,努力上好体育课。坚持“两课、两操、一活动”制度,确保在校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千方百计确保学生体育锻炼全部达标。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指导全市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掀起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二是加强师资力量,全市初、高中基本配齐专职体育教师。全市有初中173所,2419个班,在校学生134867人,专任体育教师458人;有高中22所(其中有4所为高完中),909个班,在校学生54886人,专任体育教师155人。三是在体育人才的培育和选拔上,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体育资源,抓好业余训练,促进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同步发展,为自治区和国家输送了不少优秀的体育人才。《体育法》实施以来,我市涌现出了杨斌、李勇、梁军、岑金龙4名世界冠军;岑彪、杜炳好、邓猛荣等3名世界青年冠军;黄秋艳、黄梅2名亚运会冠军和吴红萍、龙嫚、黄莹等残奥会、特奥会冠军;黄秋艳、马建军等两人参加奥运会;百色籍运动员共获得世界赛金牌29枚、银牌21枚、铜牌11枚;亚洲赛金牌33枚、银牌7枚、铜牌7枚;全运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2枚;输送自治区体工队57人,输送广西体育运动学校89人。
   
  (五)注重经费投入,保障体育事业顺利开展
  
  近年来,市、县(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体育场地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各种体育赛事的举办,以及扶持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等。体育用地、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逐年增加,群众体育健身环境不断改善。
  
  全市兴建了一批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市本级总投资6.1亿元的百色市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总投资3.4亿元的百色市沙滩体育休闲中心已批复立项。县一级的体育场馆设施进入全面规划建设当中,平果县、乐业县、德保县、凌云县率先建成体育馆等体育设施,田阳县体育中心、靖西县体育馆、西林县体育馆也在规划建设当中。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国(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和中越边境(广西)全民健身工程、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共建设了27个乡镇带灯光篮球场、901个村级篮球场和3个雪炭工程项目。这些工程建设,对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12年新增加的体育场地面积就达552463.41平方米。同时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也不断完善,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县(区)、乡(镇)、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育场(馆)严重不足,需求矛盾非常突出
   
  《体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但是,目前我市田阳县、田东县、靖西县、那坡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还没有体育馆。全市135个乡镇(街道、社区)建有体育场地的仅有20%,1804个行政村建有体育场地的仅有53.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0.5平方米(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75平方米),远远低于全国和全区的平均水平。
  
  (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断层,竞技体育整体实力与先进市差距较大
  
  《体育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阵地主要是各级体校。但目前我市开展业余体育训练的阵地太少,全市只有右江区、靖西县、凌云县、乐业县有业余体校,其余各县都没有业余体校,而且由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到体校训练学习无法享受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各县区业余体校招生难度很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难度非常大,出现了严重的阶梯断层现象。同时,训练场地、器材简陋,师资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市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三)各县文体局体育管理人员编制太少
  
  《体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但目前全市只有右江区保留有体育局(有8个行政编制),而其余11个县文化局与体育局合并后,都只是设置一个体育管理人员编制。一个县只有文体局的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在具体抓体育工作,工作量太大。
   
  (四)大部分农村小学校运动场地不足,体育教师严重紧缺,体育课开设不正常;大部分城镇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不正常,导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偏低
   
   《体育法》规定,“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特点有关的待遇”、“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格健康检查制度”等。但目前我市部分农村小学校存在着运动场地不足、体育教师严重紧缺、体育课开设不正常。由于大部分城镇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不正常,大部分中小学生体能降低,身体素质偏差,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市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我市有小学1307所,小学校体育场地面积达标校数619所,达标率仅为47.36%,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700所,达标率仅为53.56%;全市1307所小学中,有9988个班,在校学生328778人,专任体育教师仅484人。根据视力监测,我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小学27.76%,初中61.02%,高中82.3%。中小学生运动会,100米短跑成绩,小学女生由三年前的14.1秒降到了现在的14.5秒;小学男生由三年前的13秒降到了现在的13.6秒;初中女生由三年前的13.12秒降到了现在的13.56秒;初中男生由三年前的12.2秒降到了现在的12.5秒。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归根结蒂决定于人民体魄的强健。人民体质的强健,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之外,体育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体育法》规定:“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只有做好体育工作,才能使人民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服务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贯彻实施《体育法》的重要意义,坚持把体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增强做好体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认真研究解决体育工作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市委“重振百色体育雄风建设特色体育强市”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体育法》和体育工作的领导。
   
  (二)继续做好《体育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营造体育工作的法制环境,认真落实体育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体育局、教育局、民委、工会、老龄办、残联、学校、体育总会、体育协会等要充分发挥部门行业社团作用,继续举办好具有百色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不断巩固提高各县(区)具有竞争力的体育项目。
  
  (三)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按照《体育法》和市委《关于重振百色体育雄风建设特色体育强市的决定》、《百色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百色市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逐步加大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在加强市、县(区)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同时,要高度关注城市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对体育场所的需求。各县政府要按照自治区和百色市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任务指标要求,把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规划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之中。市住建委、国土局要对此项工作进行调研,并将调研报告在5月底前上报市人大常委会。

   (四)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力度      
 
    体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体育法》的规定,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努力培养和造就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青少年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指导、督导和检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体育竞赛和活动。公共体育场馆、社会体育场馆要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方便和必要的条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要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配备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体育教师的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拓展活动空间,提供必需的运动器材,按照《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五)加大投入,为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市、县(区)财政要依照《体育法》规定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向上级争取体育项目和资金支持,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积极探索,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的发展
   
   要充分利用百色体育资源优势,努力构建 “一带三轴”体育产业发展框架,重点培育具有百色特色的县(区)特色体育产业点;充分利用各县(区)现有的体育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体育旅游休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体育彩票产业,为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七)采取措施,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不断加强对体育管理人才、教练人才和产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体育法》的有关规定和新的形势下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市体育局要联合市编办等相关部门,对各县体育行政和事业管理人员编制配备问题进行调研,5月底前将调研报告报市人大常委会。二是未恢复业余体校的县要按《体育法》的要求恢复业余体校,为培养各类体育人才打好基础。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校专任体育教师的配备,尽快配齐配强学校体育教师,确保各类各级学校体育课正常开设,体育活动正常开展;要做好学生体质监测,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市教育局要按《体育法》的规定,对此项工作进行调研,5月底前将调研报告报市人大常委会。

    名词解释:
  
  百色特色十五大体育品牌赛事——是根据百色传统体育和现实体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全面梳理,得出的十五项体育活动项目,它们是:1.举办好百色市第三届运动会;2.百色市民族体育欢乐节;3.百色体育节;4.中国·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暨国内外攀岩赛;5.平果中国—东盟男子篮球邀请赛;6.田阳布洛陀歌圩民族体育运动会;7.百色右江端午龙舟赛;8.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苗族跳坡节民族体育展示大会;9.田东县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10.德保县村级篮球联赛;11.靖西县中越边境(八县市)民族传统体育邀请赛;12.凌云县“水上抢活鸭”比赛;13.西林县“桂、滇、黔”三省区男子篮球邀请赛;14.田林县岑王老山户外登山赛;15.那坡县抢花炮比赛。对这十五大赛事,要在开展活动中不断提升赛事规格和规模,使之制度化、固定化、品牌化,逐步形成 “一县(区)一品”的县域全民体育健身格局。
  
  百色市“一带三轴”体育产业发展框架——指右江河谷体育产业带;南部边关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体育产业轴,北部凌云县、乐业县体育产业轴,西部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体育产业轴,简称“一带三轴“体育产业发展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