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  关于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www.gxbsrd.gov.cn  2014-11-26 16:58  阅读:644637次  作者:  编辑:马 琳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百色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4年11月20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安排,10月21—28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到右江区、田阳县、那坡县、田林县等4个县区,召开会议,听取县区人民政府汇报,并与县区相关部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代表等人员座谈交流,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还深入到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分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销售企业进行了实地查看,对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得到了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2013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2013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3〕48号),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任务。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于2013年11月正式启动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确保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市人民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系列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文件精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百色市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二是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设立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协调,人社、编办、财政、卫生、农业、水产畜牧兽医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二)措施有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

    这次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整合监管职能,加强行政机构建设;整合监管队伍,加强监管执法体系建设;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管理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形成合力,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建设;群防群控,构筑社会共治格局六大方面。从百色来看,各项改革任务得到了落实:

    一是落实了机构,制定了“三定”方案。新成立了直属二层机构29个(食品药品稽查大队13个,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13个,信息与网络舆情监控中心1个,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中心2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135个。在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成立了食品安全办,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接受县(区)食品安全办的业务指导,由食品安全监管专干承担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组织协调和日常监管工作。各县区结合辖区人口规模实际,在每个村屯选择1-2名责任心强的村干部或声望高的村民担任村级协管员。

    市本级和12个县(区)于2013年12月已全部制定下发了新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新成立的直属二层机构的“三定”方案。

    二是落实了人员编制。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核定编制数1098个(行政编190个,事业编868个,工勤编40个),其中行政编制落实73个(从工商划转60个,质监划转13个),事业编制落实677个(其中二层直属机构编制167个;乡镇派出机构编制510个,平均每所4个),工勤编制落实7个。

    三是落实了的经费。截止目前,全市共投入539.5万元的机构改革启动资金,分别是:市本级100万,右江区12.5万、田阳96万、田东36万、平果30万、德保36万、靖西47.5万、那坡13.5万、凌云44万、乐业42万、田林35万、隆林30万、西林17万。凌云、乐业是财政最困难的县,落实的经费比田东、平果还多。

    四是基本落实了基层监管机构的办公场所。全市12个县(区)基本落实了乡镇监督管理所的办公场地,按照“一间办公室、一张办公台、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档案柜”的“五个一标准”落实办公设备。

   (三)亮点凸显,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得到上级肯定

    一是强基层走在全区前列。我市食品药品协管员待遇落实走在全区前列,如乐业虽然是财政小县,但在乡镇(街道)所人员配置、农村协管队伍建设中落实得既快又好,协管员月经费补助最高(乐业县配备的专职协管员补助)达到750元/月,极大的提高了协管员的积极性。

    二是全区推广百色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经验。我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别于2013年12月16日和2014年4月15日从质监、工商部门承接了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监管职能,同时划转了相关编制、人员与设备。在交接工作中,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质监、工商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通过“强沟通、早移交、先借调、重培训、细资产、全制度、明群众”等方法,保证市县两级在时间、人员、监管档案交接“三同步”,得到了自治区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肯定,在全区会议中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三是进入角色快。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新的机构和人员队伍尽快进入角色,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为己任,结合市、县区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了全市食品药品的监管,确保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和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到位较慢,基层队伍不足

    一是新成立的市、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共有编制96人,由于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目前只到位27人。二是监管任务繁重,地处边远,加上招考专业只限在食品药品专业,招录不到人。职能调整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新增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职能,监管对象共达到约46866家,药品类监管对象约5478家,相关从业人员约41万人;乡镇一级虽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但是,有的县区乡镇由于地处边远,较难调剂或招录到合适的专业人员。三是个别县领导不够重视,机构实体化落实不到位。那坡县9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至今均未实施招录工作,有编无人现象严重,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目前只能由乡镇领导和干部兼任,监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基层装备老化落后,办公场所不足

    一是县级监管局执法车辆老化,大部分均已使用10年以上。乡镇监管所,目前无执法用车。二是执法装备落后。各县区的食品检测设备仪器还是用改革前的,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三是办公场所不足。绝大部分乡镇监督所办公地点虽然是设在乡镇政府了,但办公场所都是当地乡镇政府腾挪出来的,有的办公场地面积狭小,办公桌椅都无处摆放,不利于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及接待群众来访、咨询及受理业务等工作。那坡县德隆所与“清洁乡村办公室”一起办公。

   (三)监管经费短缺,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我市、县(区)的可用财力有限,且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经费预算与繁重的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等监管支出不相适应,无法购置所需的执法装备、检测设备仪器等,抽检经费不足,给执法监管带来很大影响。

   (四)监管职能增加,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熟悉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来,由于职能的调整和增加,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通过招录、部门整合调入,相应增加了工作人员,存在部分新增业务原系统内监管人员还不熟悉、部分系统新招录人员对各项监管工作还不熟练的情况,造成目前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专业知识不足,监管业务不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尚不能满足当前监管任务的需要。

   (五)技术支持匮乏,先进设备不足

    市、县(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尚未有效运转,技术匮乏,先进设备不足,很多检测任务只能依赖上送到自治区进行检验检测,耗资大,每年的检测工作任务也难以完成。特别是对突发应急事件处置、承担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及开展应急检测任务影响较大,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效率不高。

   (六)职责不清,监管不到位

    在日常监管上,出现相关监管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违法违规事实难以界定,使行政执法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的现象。如右江区市民反映强烈的市场上售卖注水牛肉问题,相关监管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群众意见大;另外,群众反映豆芽的生产、销售问题也无部门监管。外地曾发生过“毒豆芽”食品安全事故。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努力健全完善依法监管、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权责一致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从监管体制上解决目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克服“九龙治水”现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

   (二)进一步抓好人员落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

    一是加大考录力度。招录人员时要综合考虑专业、素质、能力等方面条件,为我市食药监系统注入能力强、专业过硬、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调有工作经验的干部人才、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队伍,增加食品药品监管及检验检测技术力量;三是要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监管人员参加自治区、市级的相关培训,提高队伍业务水平,加大与专业人才培训机构、院校的联系,定向为百色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采用下派、上挂等方式不断磨砺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提高监管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做好资源整合,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一是加强市县13个检测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尽快投入使用;二是努力整合各部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三是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要及时落实独立的办公场所,确保工作开展;四是按政策规定积极向上争取尽快配备执法车辆、设备、仪器,提高监管效能。

   (四)进一步落实经费预算,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正常运转

    各级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人员经费、办公经费、检验经费、食品药品设施设备经费等要列入财政预算,各项政策性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保障食品药品监督工作正常运转。

   (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切实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

    针对调研中右江区市民反映的市场上销售的注水牛肉及豆芽生产、销售,监管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等问题,一是建议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市、右江区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规范经营行为,护卫群众舌头上的安全;二是研究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强化对市场上存在的注水家禽肉类食品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三是加强常识宣传。深入集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场所开展宣传,注重提高群众识假常识,让群众掌握鉴别家禽肉类食品注水的相关知识和防范能力;四是市人民政府应明确豆芽生产销售的监管部门和监管任务,保证进入市场的产品、商品都要受到监管,维护市民的食品安全。

   (六)进一步加大宣传,加强部门配合,营造监管体制改革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典型案件,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群众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思想认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食品药品生产商及供应企业自觉严格遵守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社会良好氛围;二是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形成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密切协作联动机制,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相互支持、协调行动,逐步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的全过程、全方位预防和管控,营造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七)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保证监管体制改革后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充分保障食品药品市场的安全。要加强监管制度规章、风险监测与评估、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和信息报告、收集与发布等机制建设;要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抽样检验、事故防范等工作制度,规范审批和执法监管;要统筹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常态监管与应急处置的关系,科学制定治理措施,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加大整改、盯防、监测、监控力度,严防安全事件发生;要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建设,确保在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处置方面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化危为安;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强化辖区网格化管理,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网络,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快健全形成食品药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