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美丽的万峰湖
www.gxbsrd.gov.cn   2025-06-13 23:57:26   阅读:3448次   作者:黄贤明   编辑:黄艳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在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那连绵起伏的群山怀抱之中,万峰湖宛如一面熠熠生辉的碧玉宝镜,将群峰的婀娜秀美与云霞的梦幻流光一一倒映其中,恰似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这片大地之上。然而,曾几何时,这颗明珠却蒙染上了厚厚的尘埃,成为生态创伤之沉疴。有三省区协同立法守护,万峰湖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湖水蒙尘的悲歌


  2017年,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在贵州省督察时发现,万峰湖库区网箱面积超过规划养殖面积的3.93倍,每天投入的饲料超过 5000 吨,总氮和溶解氧超标 3 倍以上,曾经如翡翠般碧绿的湖水沦为恶臭的“黑水”。


检察之剑的曙光


万峰湖专案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作机制建设推进会。

万峰湖专案(广西小组)现场调查。


  2019 年 12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将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问题,列为直接办理的公益诉讼专案。检察官积极奔走,听取百色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由库区所在地设区市协同立法保护万峰湖的建议,推动三省(区)五县(市)签署《跨区域协同立法合作协议》。2020 年 9 月,广西百色市、云南曲靖市与贵州黔西南州郑重签订《跨区域协同立法合作协议》,协同立法正式开启。


法律之光的救赎


市人大常委会与贵州省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联合开展万峰湖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


  早在 2019 年,百色市人大常委会就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万峰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勇敢地率先提出跨区域协同立法的构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三地州展开了紧密无间的合作。调研、论证和修改,立法就像精心雕琢一件绝世珍宝,2022 年 11 月 25 日,《百色市万峰湖保护条例》终于获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与此同时,《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湖保护条例》也在同一天正式施行,协同立法结出团结友谊之果。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百色市万峰湖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调研,图为在兴义润龙湾联合监察室座谈交流。


  2025 年 1 月 1 日,云南省《曲靖市万峰湖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无疑是三省(区)协同立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条例明确规定了禁渔期、禁渔区,要求县级人民政府需精准核定生态养殖承载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它积极推动市、县两级政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垂钓,让产业转型与生态保护并驾齐驱;它还精心建立了综合协调、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机制,确保三省区五县(市)在保护万峰湖的道路上“同频共振”,齐心协力。


循法而行的铿锵


  2023 年 3 月,百色市和黔西南州生态环境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对万峰湖库区重点水域展开了全面细致的执法检查。2024 年 4 月,三省区五县(市)又联合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执法行动。清理违规垂钓设施,拆除非法钓台,推动污水处理厂完成设备升级。当年 8 月,桂黔滇五县(市)成立联合执法指挥部。从环保、公安、海事等部门抽调 60 余名执法人员。截至今年 5 月,累计拆除非法网箱 430 万平方米,清理钓鱼棚 1227 个。查处渔业违法案件 9 件,增殖放流鱼苗 6 万余尾,执法效率大幅提升。

万峰湖整治前后对比。


生态新生的画卷


  2018年,广西百色积极引导渔民上岸,实现转产转业。隆林各族自治县引导渔民发展特色种养业,组织渔民种桑养蚕。西林县引导渔民发展油茶产业,打造万亩油茶产业带。发展魔芋、砂糖橘等种植,支持渔民转型发展。全县“弃渔上岸”农户户均拥有10亩以上特色产业。2022 年,黔桂滇三省区五县(市)共同成立万峰湖大水面生态鱼养殖公司,大力推广“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打造“全国绿色大水面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到了 2025 年 5 月,监测数据显示,湖体水质稳稳保持在Ⅱ类标准,透明度更是提升至 2.5 米以上。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回升,鸟类栖息地也重新焕发生机。


未来发展的期许




  如今的万峰湖,已然成为生态保护领域的典范之作。它不仅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更是珠江三角洲水质调剂的重要源泉。未来的万峰湖,有着无限的可能,或许它会成为生态治理领域的教科书,为更多地方提供宝贵的经验。


  万峰湖如一面碧玉般的镜子,倒映着群峰的秀美与云霞的流光。这片高原明珠曾一度黯淡无光,成为生态创伤的象征。如今,当碧波荡漾的湖面重新泛起粼粼波光,当湖畔的渔歌化作生态产业的欢唱,美丽万峰湖终于不再孤单——它拥有了三省区协同立法守护的坚强力量,正在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黄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