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6月24日,全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在百色召开,系统总结上半年全市人大工作成效,谋划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会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围绕依法履职行权、深化代表工作、推进自身建设等方面,亮成绩、谈经验、谋发展,展现了人大工作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作为。本专栏特梳理各县(市、区)上半年工作亮点,旨在通过集中展示基层人大履职成效,促进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互学互鉴、凝聚合力,以更实举措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百色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德保县
紧扣县委中心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与立法突破。坚持党的领导,将乡村振兴作为政治任务,3月推动挂点帮扶村通过年度评估验收,5月完成驻村队伍轮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协同推进立法工作,协助起草《百色市德保矮马保护与利用条例(暂定)》草案,3月提交市司法局审查,6月初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6月24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提请的议案--《百色市德保矮马保护与利用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创新立法普法模式,打造基层法治建设新标杆。指导燕峒乡基层立法联系点推行“126”工作模式,实现立法信息采集全覆盖。在政府大院打造法治文化广场,设置法律知识学习角、“码上取”主题区等,构筑法治文化“打卡地”。相关经验做法被《广西人大》杂志及公众号刊载。深化两大履职品牌,拓展人民民主实践路径。以“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为载体赋能乡镇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5月在龙光乡举办第五期活动,组织6部门局长与代表互动,累计推动解决问题12个,总结提炼的《“三定三度三问”开展好“代表·局长面对面”,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通讯文章在广西人大微信公众号和人民代表报刊载。持续引导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但说无妨”履职活动,深入群众倾听诉求,针对辣椒种植技术需求,4月举办现场培训会,邀请“土专家”代表指导,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辣椒1000多亩。
靖西市
深化法治监督,创新普法载体。充分发挥“宪法主题公园”普法阵地功能和窗口作用,完善“码上学法”条文内容,持续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听取审议“八五”普法工作报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开展执法检查,配合《百色市立法条例》等5件地方性法规修改调研并提出修法建议,以“监督+普法”双轮驱动促进法治落地。聚焦经济监督,服务发展大局。紧扣经济工作监督重点,审查2024年预算执行及2025年预算草案,听取政府债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开展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专题调研。针对铝土矿资源保护,出台《关于加强铝土矿资源管理的决定》,以重大事项决定权压实管理责任,推动资源有序开发。紧盯民生关切,推动成果转化。督办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票决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围绕生态环保、基层卫生、现代设施农业等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其中2篇调研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以“调研-督办-转化”闭环机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夯实自身建设,激发机关活力。以“四个机关”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出台审议意见跟踪督办办法,首创“人大微课堂”打造学习型机关。实现“数智人大”一网四平台19个乡镇全覆盖,加强与云南省富宁县的友好交流,积极探索省际人大区域合作新路径。
那坡县
民生经济齐关注,监督持续动真格。紧扣审计整改、“三农”、边疆治理等民生与发展痛点,开展系列监督行动。首次对2024年度县政府债务管理开展专项调研,深入7个重点部门梳理管理流程,靶向破解堵点,为防范金融风险注入监督动力。对县卫健局等6个部门开展全方位“体检”,排查问题23项、提出整改建议26条,就12个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询问,通过现场满意度测评及向县委汇报评议结果,以刚性监督推动部门履职。实干为要显担当,赋能发展勇作为。县委建立“领导牵头、专班推进”机制,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主动扛起责任担当,担任第二产业工作专班组长,班子成员分别兼任一二三产业工作专班副组长,形成高位推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创新开展“履职为民显担当、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组建三大监督工作组并成立临时党小组,以党建引领全链条、全周期监督产业发展,通过专题调研、督查问效推动政策落地。2025年上半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4%,第三产业增长8.5%,第二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逆势增长24.3%。外交工作添活力,凝聚共识促合作。2024年10月首访越南河广县,2025年5月实现对方回访,搭建中越边境常态化沟通桥梁。双方围绕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深度磋商。平孟—朔江口岸货运专用通道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将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推动共建特色商品展销平台,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促成河广县参与“广西三月三・那坡风流街”活动,带动旅游、体育等民族文化互动。
凌云县
精准监督+闭环问效,锻造履职尽责“硬拳头”。创新监督模式,聚焦耕地保护、教育质量提升、闲置土地管理3大重点议题,调减30%监督事项,以“少而精”原则提升监督实效。调研前组织法律法规学习,调研中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于民,调研后形成“发现问题+解决办法”双导向报告。构建“调研-审议-意见-整改-评议”闭环机制,针对法治宣传、劳动合同法落实等4项工作发出审议意见,听取预算法执法检查整改报告,推动监督事项从“议了”向“办成”转化,彰显人大监督刚性。平台赋能+特色融合,搭建代表履职“连心桥”。推行“履职平台+”模式,升级8个乡镇履职中心、67个村联络站,推动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融合。朝里瑶族乡六作村联络站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壮剧服饰制作带动农户增收;加尤镇伟八村联络站引领种植三叶青1100亩,助农人均增收0.5万元。平台融合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要素,成为联系群众、助力发展的前沿阵地。代表带头+产业赋能,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深化“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活动,打造代表带动产业基地;玉洪瑶族乡九江村代表引领种桑养蚕,三年发展桑园5000亩,户均增收1.5万元,推动全县桑园面积达15万亩,获评“中国蚕业之乡”;下甲镇代表带头打造示范庭院,助力平怀村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伶站瑶族乡代表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在征地、就业等环节发挥纽带作用,推动实体经济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