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芒果产业发展条例》实施一年多,百色芒果品牌价值破111亿元成重要支柱产业
立法激活百亿元产业 法治引擎驱动乡村振兴
□记者 宁惠 通讯员 黄文华
芒果是百色市的优质特产,芒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为持续推动芒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百色去年出台《百色市芒果产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为深入了解《条例》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今年5月,百色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采取深入右江、田阳、田东、田林四个芒果主产县(区)实地调查和听取相关情况汇报的方式,对《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表明,《条例》施行一年多来,百色市对芒果产业的宣传培训、机制建设、科技赋能、标准引领、品牌塑造和产业延伸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芒果产业已跃升为该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百色市针对不同主体需求开展精准培训,例如为果农传授标准化管理技术、为企业人员强化质量安全与品牌保护知识,厚植芒果产业发展法治根基。一年来,累计开展宣传培训活动618期,覆盖7.14万余人次,发放资料4.66万份,从业者标准化生产意识与品牌建设能力显著增强。在强化部门协同方面,百色市构建了芒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推进桂西芒果产业集群项目,撬动投资8.74亿元;2025年,市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设施果蔬建设,芒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超1万亩;市场监管部门设立专业检验室,规范应用溯源防伪标识330万张,查处侵权案件6起,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右江区、田阳区等地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科技赋能下,2024年核心产区芒果商品果优质率达84%,产业提质升级的示范辐射效应日益凸显。田东县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现已收集保存本土及引进种质资源400余份,引种国内外优良品种600余份,为新品种选育夯实了种源基础。百色市通过制定地方及团体标准,构建起覆盖芒果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依托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标准落地与成果转化平台,有效引领果农实施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芒果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面积突破95万亩,较2023年增长25.87%;“百色芒果”品牌4年蝉联中国区域品牌百强,3个案例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品牌价值攀升至111.35亿元。
检查发现,百色市在贯彻实施《条例》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百色市芒果种植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产业升级发展,“百色芒果”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执法检查组提出,要重点推进芒果种植区水、电、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百色水库灌区、右江灌区等水利工程末端灌溉设施建设,加快冷链物流布局,为芒果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
执法检查组建议,要建立“科研机构+企业+基地”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快优质种苗的扩繁与普及,实现主产区品种不断更新优化。要建立跨区域品牌保护联盟,联合海关、公安等部门打击国际市场仿冒行为。要打造农文旅融合业态,拓展产业增值空间,例如,可考虑与旅行社等合作推出“百色芒果产业体验之旅”精品线路,配套建设民宿、农家乐,吸引多方游客,带动周边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