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百名人大代表履职风采】陈贵仲:深耕民族社区“融合路” 当好搬迁群众“贴心人”
www.gxbsrd.gov.cn   2025-11-20 08:36:44   阅读:0次   作者:   编辑:班洁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盛夏的鹤城新区社区,芒果树下飘来壮乡山歌的悠扬旋律,八音队的唢呐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回荡。这个承载着3067户13489名各族搬迁群众的“幸福家园”,是“十三五”时期隆林各族自治县的标志性易地搬迁安置区,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穿梭于楼宇间、忙碌于人群中的陈贵仲,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书写担当——作为鹤城新区党委书记、居民委主任,同时也是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两级人大代表,他把“让各族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承诺,刻进了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细节。


就业帮扶,织密“增收网”,

托起“幸福梦”

  

1.jpg

陈贵仲代表(左)到就业车间指导居民做手工艺品


  “搬迁不是终点,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才是根本。”面对社区就业需求迫切的现实,陈贵仲将“就业帮扶”作为履职首责,带领社区干部逐户走访、建立“劳动力台账”,用三个月摸清梳理出了每家每户的就业意向和技能培训需求等信息。


  针对“想学技术没门路”的问题,陈贵仲联动县人社局、职业院校开设“订单式”技能培训班,设置电工、月嫂、壮绣等实用课程,累计培训群众1200余人次,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其中,社区壮族妇女李阿妹通过壮绣培训成为非遗工坊技术骨干,社区苗族青年王强学习电工相关课程,承担起了社区物业管理工作。


  针对“出不了远门就业难”的群体,陈贵仲创新开发“家门口”就业岗位,协调物业、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379个,并通过农贸市场、社区架空层吸引的小型加工厂、杂货铺等,优先为留守老人、残疾人和照顾家庭的妇女安排相关工作岗位;对接县轻工业园区企业举办“社区专场招聘会”23场,促成40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


  “现在我在社区负责保洁工作,既能照顾孙子,每月还有2000多块收入,日子越过越踏实!”彝族搬迁户黄大姐的话,道出了社区群众的心声。目前,社区劳动力就业率达98%,“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微治理,激活“内生力”,

绘就和谐新画卷


  “社区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既要管得住‘大事’,更要理得顺‘小事’。”陈贵仲深知,多民族社区和谐的关键在于“人心相通”,他以“微治理”为抓手,推动社区从“管理”向“共治”转变。


  陈贵仲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通过组织社区干部、各族群众代表召开“院坝协商会”32场,共同制定《鹤城新区社区居民公约》,将家居卫生、公共设施维护、邻里互助等内容细化为28条具体条款,其中“红白理事馆”制度尤为突出——建设专门场馆,免费提供场地、桌椅、餐具,并限制婚丧宴请桌数、每桌费用等,既传承了民族传统习俗,又遏制了大操大办歪风,做到“一纸‘公约’聚共识”。2022年,这一创新被评为百色市“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优秀案例。


  此外,陈贵仲设立“善行义举榜”,每月公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推行“积分制+爱心超市”,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矛盾调解可累计积分,凭积分兑换米油、学习用品等物资;组建八音队、舞蹈队、民族山歌队等8支文艺队伍,吸纳各族群众参与,常态化开展“民族文化节”“邻里百家宴”等活动,让“各美其美”变为“美美与共”。如今的社区,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成了各族群众共同的节日,楼上楼下互送美食、左邻右舍共庆佳节的场景已成常态。


强队伍,锤炼“硬本领”

架起党群“连心桥”

  

2.jpg

陈贵仲代表(左)深入居民家中收集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社区干部是群众的‘代言人’,能力过硬才能让群众满意。”身兼人大代表和社区党委书记两大重任,陈贵仲把建强社区“两委”班子作为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关键,提出“学习+实践+服务”三位一体培养法。


  陈贵仲通过牵头建立“每周学习日”制度,组织社区干部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前往外市县先进社区考察学习,引入“网格化管理”“智慧社区平台”等经验。推行“干部包片联户”机制,结合创新“民情日记”工作法,社区干部对应联系群众,每月走访入户收集民意并解决实际问题:苗族老人杨阿婆因脑梗行动不便,他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体检、办理慢性病卡;汉族儿童小宇因父母务工无人照料,他推动社区“四点半课堂”扩容,解决了20余名孩子的课后托管问题……“陈书记的电话24小时开机,我们有困难找他,准能解决!”提起陈贵仲,社区居民不住赞叹。


  从“搬得出”到“快融入”,从“稳得住”到“能致富”,陈贵仲用六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多民族搬迁社区里写下了一篇生动的“融合实践”答卷。正如他自己所说:“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责任。我要永远做群众的‘贴心人’,让鹤城新区成为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幸福家园。”